人生感悟:那街仍是那样

日期:2017/4/5    来源:不详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人生感悟:那街仍是那样

  

  长年蛰伏老城,不大会想起了亲朋而行去晤谈,平时,蓦然念及某条街,还是去年初秋匆匆走过,今日春暖如熏,不知它怎么着,去看看它,户外阳光多好,毕竟是一年中有数的良辰。

  那街仍是那样子,街的四季感,乍看是漠漠然的,如果会看,细看,又很显著,各家商店总有应时的货品,簇列在惹眼处,虽然不是本店的主角,季节宠幸了它们,俨然一时之冠。

  春来了,药房檐下,笼里的八哥对着钟表行叫;糕饼铺子盘盘翠绿的糯团热气如烟;棉鞋的木楦收起,刚完工的单鞋搁在门口的斜板上。文具店无端地挂出一面僵硬的新国旗;牙科诊所临街的橱窗;红……

  夏季的街就夏得厉害。杂货铺最霸道,扇子、草席、苍蝇拍、纱罩、木拖鞋、蚊虫香,统统摆出来占了街面,新席子的草馨使人简明地想起以前的夏天,一年中首次闻到西瓜的清芳也忽有所悟似的,西瓜是瓜中圣君,黄瓜是忠仆,桃子是美妇人,冬瓜是大管家,丝瓜是好厨娘,樱桃一辈子孩儿气,郁李是紧肉的少年郎,菠萝是戎装的武士,石榴脸难看,笑好看,梅子沉默,杨桃谦逊得像树叶,枇杷依偎着,却是玲珑自私—从暮春至仲夏,街成了瓜果世界,绸布店生意也兴隆,夏季是裸季,裁缝铺反而忙,由于顾客催得急。

  夏天的街糟蹋得不成样子,要等西风起,一雨,再雨,勉为其难地炎暑褪尽,菱角上市,菱角是很自卫的,菱角为何要这样自卫,柿子很福相,也柿子而已。不过每年的秋天总像是在那里弃邪归正,人们收敛而认真起来,夏是磨难,是耗费,秋俭约,浪子回了家似的,人老些,街老些,秋要深倒是慢的,中间还夹着小阳春,之后才逐日深下来,夕阳照着“清仓大拍卖”的布幡,有一种萧条的快感,直率的悲凉。

  冬令服装应市,流行什么就流行什么,无商量余地,通都大邑中的时髦风尚固然残酷,而小地方的街上,时髦与否,供家求家也很有默契。冬天的街要看它在雪中,在雪后,尤其雪夜,人都不见了,花布的床幔内有身影移动,路灯黄黄的钝光,照见木杆四周腾旋的雪片,整条街黑上白,白上灰,灰是天空,大雪中行过一条街,往往就独占一条街,有人提着竹丝油纸的灯笼,低头走,两边街沿的积雪映得微红,红过去就不见了,更夫按时巡逻,击柝示警,鸣锣报时,那老者油污龙钟,状如鬼魅。

  可惜冬天下雪下大了,所有的街都类同,雪也是很专断的。放晴,融雪的街真是算了吧,别在融雪的街头约会,即使是次要的约会。

  几乎要说街是愈窄愈隽妙,唯其路狭,两旁的房屋真正面对面,譬如这厢朝东,那厢就朝了西,上午下午,明暗更位,说起来总是一条街,街史不会是通史断代史,而只是稗史秽史—荣年、衰年、火灾、兵灾,在此张业生息数十载的人,再猥琐的街,都有几件异闻奇案可讲,一条街至少要出一个傻子、一名恶棍、一位美人。

  价值来自偏爱,能与之谈街的人少之又少,兰波,他喜欢门的上半部,墙侧的鬼画,街角小店中褪色的糖果,他翻翻画报就可以写诗,是一位逛街的良伴。兰姆脾气佳,兴会浓,他爱伦敦的老街,那是伦敦的老街可爱呀,并没有更要紧的意思。兰姆说:“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裳,长大了,就穿不着了—在不再惋惜童年的朋友之后,也只能不再惋惜童年见过的街。”

相关人生感悟范文:

白岩松人生感悟:人生就是一场与岁月的谈判

  我20多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日内瓦湖边,龙永图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吗?”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吗?”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

  年轻时从来都觉得妥协是一个糟糕的词,过了40岁我才明白,只有能够使对方和你都做到一定的妥协,然后完成进步,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回望历史,你不觉得所有的进步都是由双方妥协促成的吗?

  说小了,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很多人过得拧巴,就是单方面想赢,忽略了岁月的力量。人到40多岁头发会白,眼睛会花,你改变生活方式,向岁月妥协,岁月也会向你妥协半步。你跟你的领导之间也是一场漫长的谈判,民主不也是如此吗?

  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需要营造一种双方都懂得妥协的氛围,共同前进。现在很多事件、冲突,都是因为非理性的公众和非理性的权力撞上了。因此,权力要懂得妥协,对自己要有所克制。公众的妥协在于,我们可不可以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我们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时,也能自责和自律?我觉得,可能这是最关键的。

  但是,这两者之间谁先谁后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公权力要先妥协。媒体更多的是要约束公权力,要通过对常识的捍卫和对理性的呼吁,慢慢地让这个社会的理性建立起来。

  现在,好像每一个人都很苦闷,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突然沉默,不理过去了,然后一门心思玩经济挣钱。现在,中国人重新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开始迷茫:物质上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幸福。怎么办?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恰恰需要理性——很简单,逼迫双方妥协,从自己做起。

李健人生感悟:读点看似无用的书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但我并不将读专业书视为完整意义上的读书,在我看来,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图书。

  人们常问我:阅读与音乐创作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二者时有关联,有时却未必。我最近在读古诗,常惊叹古人奇崛的想象力,这样的阅读能锤炼我的语言,启发我表达的方式。但人生中更多的阅读,是在无形当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更倡导非功利的阅读,建议大家读点看似无用的书,培养点看似无用的爱好,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用主义是我们今天特别要警惕的。这一点从当今大学基础理论类专业的冷清与应用类专业的火爆可见一斑。我曾无数次听到类似的疑问:数学研究有用吗?哥德巴赫猜想有用吗?要知道,没有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计算机技术,一些表面看似没用的理论,建构了今天的科技。

  其实我读书并不多,但我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尤其是经典作品。这是受到作家余华的启发,他是几乎不读畅销书的。如今各种出版物浩如烟海,而现代人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你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检验哪些书是好还是坏。那些摆放在机场书店、火车站书店的五花八门的图书,多数看了会让人失望。但经典不会,无论何时翻阅经典,你都会满载而归。

  人们还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认为不应该完全凭着兴趣阅读,有时也要强迫自己读一些费力的书,这样才可能有进步。作家马尔克斯每天强迫自己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进入工作状态,实在写不出来东西,也要在书桌旁坐上两个小时。读书同样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强制。童话读起来毫不费力,但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是读童话,还是要强迫自己读一些看不懂、不好读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哈扎尔辞典》这类书不像心灵鸡汤那么好读,但强制自己读下来,一定会有收获。

  对我个人而言,读书还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行为。就如同写歌词我习惯于钢笔一样,我更钟情于纸质书。古人读书,讲究焚香沐浴、品茗闲吟,追求萧然自远、悠然自足的境界。但对着电子屏幕一堆二进制的数字编码,我闻到的不是“书香”,而是工业气息。就像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还是有许多爱乐人搜集老唱片、音乐CD一样,仪式感让阅读悦目悦耳悦心,更有味道也更为神圣。

  对全社会而言,目前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反差。我们的出版业数字庞大,新书源源不断,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是人均读书量很少的国家,远非一个文明古国所应该呈现的。原因何在?这值得我们深思。

(责编:WEB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商贸推荐